首先,来看一段视频
了解一下事情始末
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
帽正,又叫帽准,
俗称“一块玉”。
明朝官员、士人日常喜戴方巾,
明朝中后期流行
在方巾正面中央缀上一块玉饰,
名为“帽正”,俗称“帽花”。
佩戴冠巾时“帽正”需位于
鼻根上方,面部正中线上。
“帽正”一来可以校准
帽子是否戴得端正;
二来更代表了
佩戴之人需端正言行。
多为正圆形,上大下小扁而平,
底下有象鼻眼,
缀在帽子前面,
戴上得对准鼻尖。
唐宋元三代已有流行,
明清两代使用较多。
过去有德之士镶在帽子上,
代表着正人君子以玉比德。
亦为老年妇女所用,
很多是婆婆做寿时
儿媳赠送的祝寿礼物。
?清朝中晚期,帽正的作用
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区分帽子正反
或是“正衣冠正言行”,
而更多是为了美观
和体现佩戴人身份地位。
李鸿章便帽上的帽正
因此,材质越来越丰富,
由金银、玉石变为琥珀蜜蜡、松石翡翠
及各种彩色宝石,
雕刻的工艺也越来越精美。
清代瓜皮帽上的帽正
题材上既有汉族传统的
梅兰竹菊、松鹿童子,
也有游牧民族喜爱的春水图;
既有简单的万寿纹、福字纹,
也有鲜花蝴蝶、宝瓶莲花等
寓意吉祥喜庆的题材。
清代红玛瑙暗八仙帽正
明代玉舞人帽正
团寿云纹帽正
老银鎏金连珠纹镶嵌老翡翠帽正
清代银鎏金足纹款嵌红琉璃帽正
民间存世量还是不少的,
如果您去潘家园溜达一圈
还是能看到不少清末民国的帽正。
用老帽正当背云用,
应该也不错吧!
打孔应该比较难,
建议还是找专业人士操作!